彈丸之國的崛起
——《專題四: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教學感悟
“釣魚島”事件雖已遠去,但其留給我們的思考卻不能隨風而逝,更確切地說,它的余溫在此后很長的一段時間依舊將熾熱每個愛國青年的心。為何曾經(jīng)同樣受辱的日本一躍成為經(jīng)濟強國?為何區(qū)區(qū)彈丸小國竟敢一而再,再而三挑戰(zhàn)中國人民的底線?為何?這一切都是為何?中國與日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一、歷史的天空
探尋中日淵源,尋跡望去,可追溯到漢朝。當時的中國是東方文明的天朝上國,物寶珍華,四方來賀,一直到中國近代,中日一直維持著友好的外交關系。日本帶來它的新鮮物器,中國抱以先進的技術和制度,雙方和平相處,倒也相安無事。日本在一朝朝的幕府統(tǒng)治中慢慢走向近代。直到1853年,美培里艦隊用炮火叩開了日本國門,以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中受辱為鑒,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平民,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影響深遠的明治維新運動。經(jīng)過日本國民幾十年的奮斗不懈,日本從一個落后的封建國家,一躍成為亞洲乃至世界強國。
那么中國呢?當我游弋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時代,歷史長河中的泉水竟?jié)M是苦澀。1840年以后,中國的仁人志士也曾力挽狂瀾,梁啟超、譚嗣同,以文人的瘦弱之肩擔起民族榮辱興衰之重責。然生不逢時,命運弄人,生在一個沒落時代,任憑再怎么努力,也不能阻擋清政府滑向沒落的車輪。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力圖挽救中國敗落之危局,然這種衰落的趨勢似乎是無人能阻擋的。至一戰(zhàn)前,同是封建國家的中日,就這樣走向了富強與衰落的兩端。
二、沉默的時代
一戰(zhàn)至二戰(zhàn)期間,日本經(jīng)過一戰(zhàn)的積累,迅速壯大,然其擴張野心也一步步膨脹。并于1937年悍然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企圖以中國為跳板,實現(xiàn)其稱霸世界的野心。而中國呢,在此期間,先后經(jīng)歷了軍閥混戰(zhàn)、十年內戰(zhàn),社會經(jīng)濟、文明受到了沉重打擊。與日本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求富,以期稱霸世界的“簡單”愿望相比,此時的中國人民尚處于隔岸觀火之勢,不知倒向誰邊的尷尬境地。沒有目標的人是可憐的,沒有目標的民族更是可悲的!中日差距就是在這種不尷不尬的局勢中一步步擴大。
三、黎明的曙光
日本在二戰(zhàn)后迅速發(fā)展,甚至在1987年超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中國雖也是努力發(fā)展,然急于求成,以致求富之路越走越遠,偏離了原先的軌道。
如今,中國的經(jīng)濟快速增長,中國的商品遍及世界各地,但是真正走出國門,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國家的商品一爭高下的民族品牌又有多少呢?我們是最大的出口國,但我們卻僅僅只是一個加工坊,真正掌握的核心技術又有多少呢?看看我們的日常生活,開著豐田出門,用手中的索尼拍下沿途的美景,回到家,打開東芝,將一身的疲憊扔進三菱,簡單而美好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當我們激憤地喊著“抵制日貨”的同時是否該回首自己周遭的一切,是否該深思原因? 一位老師的經(jīng)歷給了我們最好也是最無奈的答案,他打算去商場買一部數(shù)碼相機。當時正值抵制日貨的浪潮,他尋遍商場,當售貨員問他買什么牌子時,他只能憤憤的說“買索尼”,多么無奈而氣憤的答案。為什么呢?只因為我們的產(chǎn)品在質量上比不上,只因為我們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只因為我們沒有與其想較量的國內品牌。
我不是在此妄自菲薄,我深刻明白,我是一名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深深的愛,也許正是所謂的愛之深,責之切。我例舉中日差距的目的不是告訴大家日本多么多么的好,中國又是多么的差。我想表達的是,我們應正視現(xiàn)實,日本當時與中國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但是,經(jīng)過幾十年各自的發(fā)展,雙方的差距還有多遠?如今中國的文人學者使勁鉆研敦煌文化,正如他們所說,越是屈辱就更應研究。當今的中國也應一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只有對對手有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超越它、打敗他。我認為,當今的中國更應該虛心學習先進科學技術,改革我們的教育體制。培養(yǎng)技術人才,研發(fā)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才是當務之急,這些遠比高喊“愛國”、“抵制日貨”等空口號有用許多。我們需要的不是人,而是人才。勾踐在會稽山發(fā)展教育,弱小的普魯士將教育放在國之重位,再看看我們對教育的投入,看看我們山區(qū)孩子艱難的求學之路,中國之未來在哪?
從網(wǎng)上流傳的圖片來看,中國的愛國青年是不乏其眾的,為何不換一種方式,將拳拳愛國熱情上升到另一個高度呢?我們有海爾,我們有聯(lián)想,中國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經(jīng)濟也在高速發(fā)展。這一切說明什么呢?說明我們中國人不差,我們有能力創(chuàng)造更好的明天。只是,錢學森這代大家,畢竟已去了,中國科技的接班人在這個空檔正好缺席了。所以,怎樣去填補這個空位,振興中華民族才是當務之急。
中國自古不乏愛國之人,但這種智慧是需要不斷流傳的。如果有理想、有抱負的我們到頭來只是一群頭腦空空,空談理想之輩,這才是個人和國家的悲哀。
嗚呼哀哉!中國之未來在我們手中,正視歷史,理解實現(xiàn),正確分析中日差距,周全考慮,這才是縮小中日差距的不二法門。
歷史組:熊方
2015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