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愛的教育》,讀到“朋友可萊蒂”的故事時,我感觸頗多,反復讀了好幾遍,一個孝順的小可萊蒂的形象越來越高大……
父親因事出門去了,母親生病在床上,他就在家里打理著一切:“今天是一個忙日,真的!一直沒有空閑過。正想作文,客人來了??腿俗吡艘院?,執(zhí)筆要寫,方才的貨車來了。今天跑了柴市兩趟,腿麻木像棒一樣,手也硬硬的,如果想作畫,一定弄不好的?!笨稍谶@么繁重的勞作中他沒忘記學習,他“一邊做事,一邊讀著文法”,他還在苦中尋找樂趣:他又活潑地跑出店堂,將柴擱在臺上用鋸截斷:“這是我的體操哩??墒呛湍恰畠墒窒蚯啊捏w操不同。父親回來以前,我把這柴鋸了,使他見了歡喜。最討厭的就是手拿了鋸以后,寫起字來,筆劃同蛇一樣。但是也無法可想,只好在先生面前把事情直說了?!赣H快點病好才好啊!今天已好了許多,我真快活!明天雞一叫,就起來預備文法吧?!迒?!柴又來了??烊グ岚桑 ?/span>
當可萊蒂羨慕安利柯能快快樂樂地散步的幸福時,可安利柯卻從心底中對可萊蒂說“其實不然。你才比我幸福呢。因為你既能用功,又能勞動;能替你父母盡力。你比我要好一百倍呢,勇敢一百倍呢!”
讀著,讀著:孝順、愛勞動、愛學習的可萊蒂形象在我腦海里逐漸變成了小時候的自己……
因為家處偏僻的鄉(xiāng)村,父親是個民辦鄉(xiāng)村教師,工資只能做一點點家用補貼,而一個家庭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都得靠那幾份田地。因此父親一上完課就勞作于田間,而母親呢,既要耕耘寶貴的田地,還要操勞家務,除了養(yǎng)活我們一家四口,還得搞很多副業(yè),每年要養(yǎng)好幾頭豬、羊,一群群的兔、雞、鴨……在我幼年的眼里,在我幼年的記憶里,父母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地勞作著,沒有停留片刻,哪怕喝口水都怕浪費時間……所以,從我記事起就開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飯、洗衣、割草、擔水、喂豬、趕羊、趕鴨……只有我能做的就一定要想方設(shè)法爭取時間去做。從小學到中學畢業(yè)一直堅持著,每當夜深人靜時再拿出書本來完成作業(yè),直到考上師范學校,一到農(nóng)忙假就又回到家里一個勁兒地勞動……那時的心里只想著怎樣才能更大限度地為父母減輕勞動上的負擔……
那時的我也像故事中的可萊蒂一樣羨慕過別的孩子能一起游戲,一起玩……但現(xiàn)在,幾十年風風雨雨過來了,我才感覺自己的經(jīng)歷是多么的幸福!因為我一直被愛著,這正如斯賓塞所說的“物質(zhì)的貧乏、文化的閉塞并沒能阻擋愛的傳遞?!薄霸谝粋€人的教育中,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道德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做,理智告訴人們用什么方法去做,而情感則告訴人們,愿意怎樣做?!彪m然我的父母沒有多少文化,教師也只是文化不高的鄉(xiāng)村老師,他們沒有給我講過一次道理,沒有給我任何物質(zhì)獎勵,甚至于精神獎勵,但他們的善良、持久的勞作、無言的忍耐、默默地改善家境、對孩子淳樸的愛,一直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我,影響著我的一生!
而今,在物質(zhì)條件這么豐裕的年代,我們年輕的父母們,為我們的孩子做了什么?
孩子,你究竟缺什么?